贾有权

人物小传

贾有权(1916—2010),男,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天津大学教授,光弹性学家、中国实验力学奠基人之一。

1943年,贾有权本科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曾在兰州西北公路局汽车修配厂、沈阳中长铁路局工作,1947年,任北洋大学机械系助教。1948年,赴美国盐湖城犹他州立大学机械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贾有权仍到北洋大学任教,担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历任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第三机械系副主任,数理系副主任,基础课部副主任,基础科学系副主任,实验力学研究室主任,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衔委员会委员等职。此外,还曾当选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名誉理事,天津市力学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以及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

贾有权长期致力于材料力学教学和实验力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为中国实验力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材料力学实验》《材料力学》等著作,在二维和三维光弹性、全息光弹性、动光弹性、流体弹性等方面均有所创新。1979年到1984年,贾有权承担国家科委“六五”重点项目中的“力学实验方法及测试技术”动态测试技术研究工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他和学生一起研究的双材料界面力学问题,相关工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贾有权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志存高远 心怀家国

留美期间,他在第一学期便获得了全A的成绩,因此谋得一个在系里讲授实验课程的职位,并作为首批会员加入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媒体上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热情邀请留学生回国建设的讲话,让贾有权倍受鼓舞。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很受学校系主任和导师的重视,并主动给他申请奖学金。当时,为留住这批优秀的中国留学生,美国政府拨付专款资助研究生攻读博士,并允诺毕业后安排工作,待遇从优。贾有权没有为这些优厚的条件所打动,1950年春,刚刚通过论文答辩,还未来得及参加毕业典礼,便与华罗庚等人同船回国。自此,他扎根天津大学(北洋大学),一干就是五十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方面物资极其匮乏,贾有权自己动手恢复原北洋大学的材料实验室。由于当时师资力量不足,他一个人开了四五门课程。“文革”结束后,年过花甲的贾有权本可以选择退休颐养天年,但祖国建设发展的需要让他不能停下脚步。1981年,65岁的贾有权成为我国第一位实验力学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家科委力学规划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等16个校内外职务。

一代宗师 育人楷模

在贾有权的教学理念中,必须要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他在大学就读的专业是机械系,而在上大学之前,曾学过高职土木科,后来在西北联合大学学过两年物理,在美国留学期间又读过两年数学和力学,又有在工厂、汽车厂、机车厂工作过的经历,因此他的知识面非常宽广。在给学生上课时,他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既有工厂中的实践体会,又有先进的学科理论,通常信息量都很大,底下的学生们也都听的津津有味。例如,讲到扭转就举一个石油钻井的例子,几千公尺的钻杆,钻头动一度上边动几度,形象鲜明;记一个公式取几个字母的谐音,帮助学生在欢笑中入脑入心。

此外,在课堂上,贾有权老师讲课时经常要看学生的“脸色”行事。如果发现学生们都面带微笑,就说明学生听懂了内容,他便会接着讲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们的面色很凝重,那就说明这个问题没有讲透,学生没有完全搞懂,他便会停下来重讲一遍,直至学生听懂为止;如果学生们昏昏欲睡,就说明他的讲课内容过于平淡,没有引起学生兴趣,这时他就会琢磨一两句警人之语来给学生提神。这种看学生“脸色”的授课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在他八十大寿时,还有学生在给他的贺信中称这门课给他的印象最深,至今不忘。而当时,距这名学生毕业已经整整四十年了。

相关图片 更多>>

代表性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