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亨

人物小传

王其亨(1947—),男,河南博爱人,著名古建筑学家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王其亨196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1981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专业硕士后留校任教。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表彰“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2003年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被天津市政府授衔“古建筑学家”;多次获省部级一、二等奖,2017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为《国家宝藏》“样式雷建筑烫样”今生守护人、太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市政府授衔古建筑学家、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王其亨教授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明清皇家陵寝及园林、样式雷世家与图档等领域成果卓著。他作为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指导者和中国建筑史的卫道者,37年来一直坚持带领团队对样式雷图档搜集、整理、解读工作。为本科生开设中国建筑史、中国古建筑测绘实习等课程;主讲研究生课程有中国建筑文化概论、中国传统生态与景观建筑学概论、中国建筑传统与理论等。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20多部学术专著。主持10余项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主持完成数十项世界文化遗产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测绘与保护项目。

在教学和科研上,王其亨是“严师”。他的教学严格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但是在他讲授的“中国建筑文化概论”课上,教室里还是“挤”满了学生,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从建筑学院学生到其他学院学生,从本校学生到外校学生。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师生们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下课后,王其亨会走到“吵”得最凶的学生身边,赞许地鼓励他多思考、多提问。他对学生有着严格的培养要求,他认为年轻人要成为创新型人才,根基一定要打稳、打牢。

生活中,王其亨是学生的“慈父”。从教以来,王其亨坚持亲自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古建筑测绘实习,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古建筑策划有一定的危险性,每次行动前,王其亨会反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绳、气垫床等保护工具他都一一详细检查,他总是第一个爬梯子攀登,确保安全后才会让学生攀登。

王其亨收弟子从不问“出身”,一视同仁,在它看来,学生都是好学生,不管其专业背景如何,只要老师因材施教,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王其亨有记日记的信管,但记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学生情况的,谁的科研进展慢了,他催一催,谁的生活困难了,他帮一帮,谁的心情忧郁了,他问一问。他总说:“青年学术永远是科研领域的基础力量和中坚力量,我愿意做他们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相关图片 更多>>

代表性论文 更多>>